无意中在图书馆借到了《风月》,记得很多年前知道陈凯歌拍了这部片,认识陈红也是那时候开始的,但后来就没了后话,也不知道这部片到底如何了,有什么评论
看了20几分钟,牒片就不行了,无论怎么试,也播不出来,算了,还了
但那20分钟却激起了我的好奇心,片头非常诡异的小女孩形象,张国荣小时候那段故事也挺悬疑,人物造型和舞美都给人很强的符号化的意味,唯有张国荣还是那个张国荣,巩俐还是那个巩俐,可惜只看到巩姐姐两个镜头,但她那纯纯眼神里掩饰不住的压抑流露无疑
我看完电影有个习惯,就是要去查影评,这次也不例外,没看完的更要GOOGLE了,这不是吊胃口吗?情节GOOGLE到了,原来还是一个痴男怨女的故事,但更有趣的是带出了陈导的电影史,那些失败的电影告诉我们的事
不可否认霸王别姬是一部MASTERPIECE,凯歌的确很有文化,也不可否认这家伙清高固执得很,也许固执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并没有对错,伊能静护着李包田的时候还举了凡高作为例子,真相永远是雾里看花,谁知道几十年后历史书上会把陈导碰到天上,还是贬得一钱不值呢?

本片失败的地方在于,题材切入点比较小,但是陈凯歌试图将它完全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一起,想痛诉一些东西,却又显得很苍白无力。
换个说法,你把上述的故事放在当代,一个抽白粉的姐夫收留了他老婆的弟弟,并强迫他们乱伦,也是可能发生的。而霸王别姬不然,那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时代悲剧。
所以,用风月和霸王别姬去比是显然是不合适的。
片子也并非毫无亮点,假使那些演员间的自言自语能更贴近观众,这部片子也算是比较优质的。

江南的深宅大院,硕大的油纸灯笼,满满荷塘的莲花在夏风里摇曳,荷花深处,划来一小船,那一身月白的长衫,转过身来,脸庞瘦削清俊,如此的少年,红灯笼、漆门、烛光、一群女人的绫罗绸缎,一杆烟枪,红唇吐出那股烟雾,女人眼里迷离纵情。
我以为遁入了另一部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里,不过我错了,这不是张艺谋的风格,而是从《霸王别姬》延续下来的陈凯歌。关于这两位对于红、黄二色钟情的导演,常常被相提并论,评头品足。如果没有《无极》这个妖精的存在,我会更喜欢文人气质浓郁的陈凯歌。张艺谋是典型的陕北腰鼓风格,火辣辣的,烈,豪,是狂飙突进的激情,是侠客,是行走江湖的,在他身上看到很浓重的行走,在旅途的痕迹,他在不断去尝试他没有过的题材,如同他在和不同的高手过招。而陈凯歌不是的,至少我安静地品完《风月》之后,从他的《霸王别姬》和《风月》里,我看到的陈凯歌,他是文人,是对过去有种痴迷的把玩,在糜烂的时光里品出中国人骨子里的中国式的小资情调
风月,风月。
庞府深宅后院,藏的都是腌臜事。越小一块地,越多的人儿聚,翻来覆去的水波梦,藏的心思都是一缕一缕的。巩俐的白玉坠子在脸庞边晃荡,张国荣的浪荡里藏着心酸。
这个电影我好喜欢。一点一点说吧,首先是摄影和灯光,庞府是大宅,高墙深院,小路绕来绕去,点的红灯笼一晃一晃,在人脸上晕出暧昧和温柔的光晕。镜头很多有晃动感,尤其是巩俐拿着她的水晶灯,一路叮叮当当地追着张国荣跑那一段,少女的心思,追逐的紧张都在晃荡的镜头里,都在叮叮当当的清脆声中。张国荣那段独白

在知乎上看了一个网友的安利,才了解到有这样一部小众的片子
风月走进我的视野两天后,依然沉浸其中,被整个片子朦胧阴郁的画风笼罩着,整个人也在这气氛中无法自拔。
好多人拿风月和霸王别姬做比较,私以为,霸王别姬把各种人物的感情刻画的更为浅显易懂,时代性比较鲜明,有种厚重感,受众群体比较大,人物也比较多,所以众望所归。然而风月,只是拍给懂得人看的吧,懂得人自然拍手称绝,不懂的人只觉得矫揉造作,看不明白。有人说周星驰的电影不具有时效性,当年拍出来不被当时那个时代的人所接受

剧情太无语了,每个人都是那么偏执癫狂,从姐夫姐姐到忠良如意端午天香里女人到庞家上上下下一众老小再到上海滩老大和走狗。
哥哥的拆白党演得真好,眉梢眼角自带三分妩媚四分勾人意,如果在颜巅时期出演第一炉香的乔琪乔,怕是无人能出其右。你很容易溺在那柔情蜜意的眼神里,主动投身跳进他早已为你精心布置好的甜美陷阱。
巩俐的扮相和脸总觉得会出戏到秋香或者秋菊,大地之母的纯朴气质让她自带女人味,不太符合未出阁的江南小姐气质。
周迅惊鸿一面,眼角的泪滴落在娇艳的红玫瑰上,真是花也堪怜

神仙必看的剧情片 从《花影》到《风月》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0352tg.com/p/id-34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