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八月,本是季节更替的过度,也应是代表本是花季年龄孩子们的天真热情和意气风发,作为五月的姐姐,在见到尸体的时候也是害怕的,可她深知旁边还有妹妹八月在,她够镇定也够冷静,战争让她更加早熟,完全没有了孩子该有的童年,那个男孩也一样,他用画笔记录下了一个个残忍血腥的场景和画面,最后一群孩子站在黄河边,对着黄河挥手,感念家人
战争何其残忍,尸殍遍野,血流成河,而战争过后留给孩子们的又岂是骨肉分离至亲离散,他们历经的磨难和心灵的创伤又该如何弥补

最近,在看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并不是因为突然之间爱国情绪洋溢,而是一直对张纯如的传奇人生感兴趣。作为一位美籍华人,张纯如在美国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但30岁那年一切都在悄悄的改变。那年,她踏上了找寻父母记忆中苦难南京的旅程,耗尽心血,多方探寻,终出《南京大屠杀》.但解开历史真相的她却把自己推向了灾难的深渊。右翼残余势力的恐吓、朋友的不解、不知名的骚扰……历史的真相已把她的平静天堂打碎,而现实的残忍还给予她一个人间地狱!终于,高贵的头颅在她36岁那年无力的垂下,36年的旅程在自杀的枪声中消逝了脚印……
碰巧,昨晚中央六台播放的《五月八月》讲的正是南京大屠杀期间,一对姐妹――五月(十岁)、八月(约死四岁)的悲惨遭遇。
战火燎原,家里到了断粮的地步,教书的文弱爸爸在家人的担忧中踏上买粮的道路。太阳下山了,灯火亮起来了。爸爸还没回来家里。失踪了一天的小狗――-阿宝的吠叫声突然出现在门外。妈妈推开门,看见的却是一截陌生而又熟悉的手……
妹妹八月发烧了

昨晚在央视6套看了这部片子!很感动!片中好几个镜头都很震憾心灵!看完之后对日军侵华和南京大屠杀再次惊怒!抵日情绪更强烈!

一句话:退去南京大屠杀的外壳,就是部垃圾电影
除了叶童,其他人的演技太差。
一些台词蹩脚(比如五月舅舅回家,五月询问有没有找到妈妈的时候,等等),让人觉得很小儿科
情节安排很难以让人理解,一盘散沙,尤其是最后的结尾。
至于和不和史实,有很多人评论过就不说了。
至少在我看来,这个一点都没有南京大屠杀的感觉。
真实感不是说哭戏多,人杀的多了,尸体多漂几具,炸弹再炸几下就能成的。
评论的人也是,比起实际的电影内容,更对于他的象征意义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这是影评,不要太多的个人情感在里面
看了国内上映过的所有这一题材的电影。南京大屠杀唯一推荐的就两部,《南京!南京!》和《金陵十三钗》,侧重点各不一样。至少这两部任何一处的真实性都比这部作品强上几十倍

初中时候看的,大概14岁左右,现在32岁
当时的电影真是好看。
看完之后整个情绪沉浸其中。
更小的时候有时候看武侠剧熬夜到11点,对于小孩子很残忍,困的头痛欲裂,人类终极欲望的挣扎。
或许当时信息不发达,找不出太大的违和感,就是结尾处有点写作文的感觉。
我热爱某样事物,绝不会这么洒脱说再见。也不会这么戏剧化。有点牵强。其余都很震撼。
色调,故事,布景,从头到尾从里到外的爱……
聚精会神,好像完全进入剧中。听不见外界声音。家长觉得不对劲儿,怕我脑神经衰弱。

“五月八月”富有感染力!战争留给孩子的又何止是家人离散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0352tg.com/p/id-19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