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接触印度电影是因为阿米尔汗的《摔跤吧爸爸》后来又看了他的《三傻大闹宝莱坞》《神秘巨星》《地球上的星星》等,印度电影带给我很直观的感受就是:大量运用歌舞元素;用一种娱乐喜剧的形式来反映社会现实。《起跑线》也不例外,作为2017年年度最佳冷门片,他反映的是印度的教育问题。
影片讲述的是一对中产阶级的印度夫妇拉吉和米图,他们为了让女儿皮雅接受好的教育,费尽心思让她进入名校的故事。
米图和大部分家长一样,为了让孩子不像他们自己一样,要把孩子送进最好的学校

立意和切入点满分,但后面行文和结局全毁了。整片电影都在用单个的例子和夸张的手法影射富人阶级的无良和穷人阶级的淳朴,比如西亚姆碰瓷为拉吉筹钱,我很感动但是并不买账,它的荒诞程度相当于你要上学但是没钱然后你对门的王叔叔帮你挨家挨户要钱攒学费。结局也是各种槽点,拉吉醒悟到自己的过错之后决定要做些什么,然而就是在典礼结束后在大礼堂一阵演讲然后让女儿退学?最后因为公立学校没人愿意去而去了公立学校,除了呼吁大家对公立学校的重视在电影中的意义太浅薄了。
很好看的一部电影。
主要讲了家长们为了能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在上幼儿园(起跑线)这一事情上做了很多努力,但因为一些社会现象以及良心的拷问,最终主动放弃了排名第一的幼儿园。
女主角的颜值是真的高啊,她的出场竟让我情不自禁在内心惊呼怎么会有这么漂亮的姑娘。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我竟没有看够她的颜。即使是她在平民区不施粉饰也美得那么出众。
如果不是看了这部电影,我不会知道印度的等级分化竟如此明显,所谓上流社会只说英语,说一句印地语便是异类,而在平民区,说一句英语便奉为天神。

虽然不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但揭下了上层社会虚伪假面,印度真的很敢拍。主角是既远离贫困但又不完全属于上流社会的中产暴发户,属于上层阶级的边缘化存在,“英语”是阶级身份的象征(也是英国的文化殖民遗留物),虽然女主角能说流利英语,但仍旧无法融入土生土长高种姓/贵族式家庭社交圈。在男主的身上呈现出的是未受过精英教育、成长于旧街市的憨厚淳朴与富裕使其阶级地位的跃升带来的负面的马基雅维利的两种力量的对抗,而在那个“演讲”的段落,他完成了自己的转变。
虽然是个社会题材电影
这部电影从预告片就吸引了我,如果说阿米尔·汗是印度电影界的全栖男神,那么伊尔凡·可汗就是印度低调的黄金配角。作为经常在好莱坞混迹的印度演员,伊尔凡·可汗的表演与摩根·弗里曼一样,表演收放自如,行云流水,看着天然质朴不矫揉造作,幽默轻快却从不用力过度。
你们可能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观看这个男人既熟悉又陌生的表演,但是你们绝对不会陌生这几部电影的名字:《但丁密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贫民窑的百万富翁》。
其实你都看到过他的身影,只是他的存在早已与电影融为了一体,没有突兀

起跑线:神仙必看的剧情片 贫与富之间的对垒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0352tg.com/p/id-13276.html